不而喻。
夏清宁轻手轻脚地走到她身边,缓缓坐下,“娘亲,我知道你担心二哥去当兵的事。”
“如今大宋国力强盛,兵强马壮,一般不会有大规模的战役,且二哥武功不差,他在战场上能保护好自己。”
琴娘放下手中的衣衫,眼眶微微泛红,声音带上了一丝哽咽。
“清宁,娘所求不多,只希望一家人平平安安地在一起。”
“娘不图什么大富大贵,只要你们都好好的,你二哥要是去了战场,万一有个三长两短……”
说着,琴娘声音哽咽,泪水在眼眶里打转,好像随时都会决堤。
夏清宁伸手轻轻抱住琴娘,将头靠在她的肩上。
“娘亲,我能理解你的心情,可我也理解二哥。”
“他不是小孩子,有自己的理想,他想在军队里证明自己,我支持他的决定。”
“二哥是家人,我同样担心他。可人找到喜欢的事不易,我希望二哥能实现自己的抱负。”
在夏清宁的软磨硬泡下,琴娘终于松了口。
“罢了罢了,既然你们都这么说,我也不再阻拦。但一切都等科举结束后再说。”
琴娘无奈地摆了摆手,眼中虽仍有担忧,却也多了几分理解。
“你二哥为了科举没少吃苦,若是因为这事分心,影响了殿试,就太可惜了。”
夏清宁见琴娘答应,脸上瞬间绽放出灿烂的笑容,眼睛弯成了月牙,不住地点头。
“娘,你放心,二哥肯定会好好准备殿试的。他心里有数,不会让你失望的。”
一时间,房间里的气氛轻松了许多,压抑许久的阴霾也渐渐消散。
三日后,破晓的曙光奋力挣脱云层的束缚,丝丝缕缕地倾洒在巍峨壮丽的宫殿上。
殿试的考场内,安静得连一根针掉落的声音都能听得清清楚楚,所有人都屏气敛息,紧张的氛围在考生中蔓延。
学子们端坐在雕花案前,身姿笔挺,神色凝重。
待考题下发后,夏文曜看着眼前的考题,目光沉静,他默默地在心中梳理思路,构思答案。
随着悠扬的钟声在考场内响起,学子们纷纷拿起毛笔,蘸饱墨汁,奋笔疾书。
夏文曜亦不例外,他的笔尖在洁白的纸张上轻快地游走,留下一行行工整而有力的字迹。
殿试为防止有人交头接耳或左顾右盼,维持考场秩序,侍卫们如同一棵棵苍松,身姿挺拔地在考场内来回巡视。
整个过程的严格程度比会试有过之而无不及,容不得半点马虎。
夏文曜全神贯注地沉浸在答题中,心无旁骛。
当他将草稿上深思熟虑后的内容认真誊抄到考卷上,落下最后一个字时,才恍然惊觉周围的异样。
不知何时,自己面前侍卫身着的深色衣袍换成了明黄色。
明黄色,在这皇宫之中,无需多想便能知晓来人是谁。
夏文曜方才过于专注,完全没有留意到周围的变化。
不多时,视线中又闯入了绯色的官袍,那是朝中大臣们的服饰。
他们围成一圈,似乎都在端详自己的答卷。
他不用抬头,便能猜到这些人的身份。.b